
重慶江津做大做強做精花椒產業
江津是全國三大花椒基地之一(山東萊蕪、陜西韓城和重慶江津)。九葉青花椒蜚聲中外,成為中國四大花椒品牌之一(四川漢源貢椒、云南大紅袍、陜西韓城紅椒和江津九葉青),主要得益于九曲回環的百里筍河與交錯縱橫的長江、綦河形成獨特的小區氣候和土質條
江津是全國三大花椒基地之一(山東萊蕪、陜西韓城和重慶江津)。九葉青花椒蜚聲中外,成為中國四大花椒品牌之一(四川漢源貢椒、云南大紅袍、陜西韓城紅椒和江津九葉青),主要得益于九曲回環的百里筍河與交錯縱橫的長江、綦河形成獨特的小區氣候和土質條件,十分適宜種植花椒,而且有著悠久的花椒種植歷史,并具有較好的群眾基礎。1991年,江津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全國花椒基地”。1996年,重慶市將江津花椒基地納入“重慶市十大商品經濟基地”建設。2002年10月,花椒深加工項目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
一、花椒產業當前客觀現狀
近三年來,我市緊抓花椒被列入退耕還林樹種的契機,將發展花椒產業和實施退耕還林有機緊密地結合,加之花椒市場行情曾經一度格外看好,廣大椒農嘗到豐產增收甜頭,種植積極性空前高漲,面積迅速擴張。據統計,目前全市花椒種植面積近50萬畝,今年投產將達30萬畝,產干椒1500萬公斤以上,收入超5億元,60萬椒農受益?;ń樊a業已成為我市農業結構調整的最大產業,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骨干產業之一,更是許多農戶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以先鋒為例,2004年全鎮有花椒近10萬畝,已投產6.5萬余畝,約占全市26%;年產干椒430萬公斤以上,占全市的28.7%;收入1.3億元,占全市花椒26%,占全鎮農業產值3.4億元的38%;去年人均純收入3533元,其中花椒貢獻率達34%;人均增收421元,其中花椒創收占67%;占全鎮總人口55%的3.6萬種椒群眾受益。無論從種植面積和投產面積看,還是從產量、收入上講,先鋒花椒三分全市花椒天下有其一;單從我鎮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民增收構成上分析,占據先鋒農村經濟半壁河山有余。換句話講,我鎮花椒“咳嗽”幾下,作為農業大鎮的新先鋒農業農村經濟就要“感冒”。這充分說明了花椒也成為我鎮乃至全市最具特色的農業支柱性主導產業,也是實施退耕還林最穩定的主要產業。
二、花椒產業面臨新形勢
花椒產業成就可喜,但形勢發展咄咄逼人。一是單產、品質出現下滑。老種植區的一些業主或農戶,觀念陳舊,接受新技術的能力弱,花椒栽培管理技術滯后,品種選配和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未得到很好地推廣,出現樹勢老化,結果外移,顆粒變小,單產下滑,而且油包減少,品質下降。此外,樹形高大、開張,造成修剪困難,管理不濟,成本增高。二是食品安全要求更高。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日益注重生活質量,食品安全顯得十分重要,國家將逐步對農產品質量實行強制認證,市場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有了更高、更嚴要求,健康環保綠色食品成為首選。有的椒農缺乏食品安全認識和長遠增收意識,為了簡單地追求經濟效益,單純降低生產成本,采取“殺雞取卵”的短期行為,大量施用化肥和高毒性甚至是違禁的農藥,導致花椒的化肥、農藥殘留量嚴重超標?;?、農藥超標的農產品不能進入市場,更談不上占領國際市場出口創匯。三是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正當舉國上下、大江南北掀起一片花椒熱,我市花椒產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危機也在悄悄迫近?;ń愤m應性強、投資小、見效快、效益高,周邊區(市)縣以及兩湖、四川等省市積極跟進,發展勢頭迅猛,分別提出建立百萬畝花椒基地,對我們呈包圍之勢,不免有四面楚歌的隱憂?;ń贩N植技術簡單,粗放農產品附加值低,難以經受市場的沖擊,況且花椒產量大增后,勢必造成供大于求,從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市場調查顯示,當前干椒價格只有10元左右,同比下降1.5倍,與紅椒價格相當;據調查,業主企業化生產每畝成本800元,大戶精耕細作每畝成本250元,農戶粗放管理每畝成本100-150元;經預測,由于今年倒春寒氣候嚴重影響云南、四川和兩湖等花椒出產區,幸免遭遇凍害的我市花椒盡管投產面積增加,而且豐收在望,產量大增,但是今年價格將有明顯回升,鮮椒單價將在3.0—3.5元之間波動,同比增長30%以上??v然如此,面對逐年猛增的花椒和琢磨不定的行情變化,市場銷售仍將成為前所未有又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據分析,只要鮮椒價格下跌到每斤1.5元的警戒線,就會出現爛椒、濫市的局面,甚至還會出現毀樹復耕的現象,直接影響退耕還林工程質量,將沉重打擊我市花椒產業發展。四是科技轉化力度不夠。盡管在2002年10月我市花椒深加工研發項目就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目前花椒高附加值深度研發雖取得較大進展,相繼開發出10多個新產品(樣品),但始終沒有成為批量生產的商品進入市場,至少還沒有成為倍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的產品?;ń吩臼秋嬍澄幕械南懔?,我市通過近10年的基地建設,種植面積和產量頗具規模,已基本走完香料基地發展歷程,現在最緊要的是如何盡快將香料變成保健、醫藥和日用化工等工業生產領域加工的原料,成為當前最急需破解的最大歷史性課題??傊?,從樣品到商品、香料變原料的兩個重要轉變尚未完成,直接關系到我市花椒特色產業的做大做強做精,甚至最終決定江津花椒的成敗與興衰。
(一)大力推廣種植新技術,全面提高花椒單產
四面山花椒公司依托科研院校,探索出豐產、優質和高效的花椒栽培先進技術,栽植第2年即可掛果,改變了花椒3年后才掛果的傳統模式,進入盛產期,畝產鮮椒可達750公斤以上,比傳統的花椒種植方法畝平增收1000元以上。通過整形修剪,不僅產量提高,延長經濟壽命5-10年,而且便于采摘,降低生產管理成本。為此,要對老基地、老種植區的花椒通過嫁接、整形修剪和新植替補等方式進行改良換代,使其更新復壯,優化升級,提高單產,延長豐產富民鏈條。
(二)推進綠色花椒基地建設,著力提升花椒品質
嚴格按照gap國際標準化生產,加快綠色花椒基地建設步伐。結合退耕還林工程后期管護,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椒農、業主進行花椒栽培新技術培訓,大力推廣綠色花椒栽培管理新技術。強化“科技入戶”等農民教育活動,使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化為花椒產業工人,在栽培管理中提倡施用有機肥、農家肥和微生物有機肥料,不施或少施化學肥料,全面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嚴禁使用毒性較高的農藥,建立健全花椒安全質量監測體系。通過對花椒進行科學地栽培與管理,有力地推進綠色花椒基地建設,全面改善和提高花椒品質,大幅增強江津花椒的市場競爭力。
(三)強化對外宣傳,塑造蜚聲馳名品牌
領導重視、產品優質和強化宣傳,是全力打造江津綠色花椒響亮品牌的關鍵。一是建好江津花椒的門戶網站,借助信息高速通道增強對外宣傳。二是借助各地各類農展會,通過花椒辦會辦節,向國內外廣泛宣傳江津花椒的品質優勢。三是整合四面山驕王牌花椒和先鋒九葉青牌花椒的品牌資源,突出其一,一致對外,充分發揮優勢品牌效應,立足國內市場,打入國際市場,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四是作為龍頭企業的四面山花椒公司要加緊做好花椒綠色食品申報認證工作,做好花椒原產地域保護申報與保護工作,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高江津花椒的知名度,實現無形資產保值增值,使江津花椒譽滿神州、香飄世界。
(四)整頓規范市場流通,保護椒商和農民利益
針對花椒生產經營過程中以次充好、強買強賣、欺行霸市、擾亂市場等行為,極大地影響江津“花椒之鄉”形象的現狀,當務之急,一是重拳整頓規范好花椒流通環節。工商、公安等部門要緊密配合,突出重點時節,加強花椒商貿流通監管,堅決打擊只顧眼前利益,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坑蒙拐騙外地客商的不法行為,凈化收購市場,規范交易秩序,確?;ń焚忎N雙方的合法權益。二是大力營造誠信社會氛圍。引導椒農和業主要牢固樹立“龍頭企業或收購商不賺錢,農民絕不增收,地方經濟不發展”的理念,自覺按市場規則辦事,各方誠實守信,共同維護椒農群體長遠利益,從而維護江津花椒良好聲譽。三是立即培育楊家店花椒專業批發市場。制定政府指導價,發布網上招商信息,建立品比展示室,設立金融代辦點,設置公平秤,組建聯合執法隊伍,維護公平交易。長久之計,一是要盤活現有閑置市場。增加投入,增添有效措施,盡快把楊家店花椒批發市場建設為“花椒之鄉”規模最大、功能齊備、管理規范的交易所、集散地,減少中轉環節,真正培育成西南地區最大、直銷輻射全國的花椒專業批發市場。二是要著手健全營銷網絡。成立花椒專業者協會,以協會為陣地,加強信息交流,加強技術宣傳,發揮整體優勢;并以協會為依托,積極發揮協會在花椒生產,尤其是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中介作用。打造服務型政府,設立特色產業發展辦公室,引導花椒銷售農民經紀人組建營銷公司,構建龐大的銷售網絡體系,切實抓好花椒市場銷售。只有引入敞開收購的競爭機制,采取多條腿走路的辦法,才能解決廣大椒農的后顧之憂。
(五)扶持龍頭發展帶動,延伸花椒產業鏈條
各級要始終確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思想,在穩定“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的基礎上,必須全力支持和扶持龍頭企業(四面山花椒公司)發展壯大,加大對花椒深加工、新產品研發力度,加快培育出少苦澀、多倍體的無核優質新品種,依靠科技提高產品附加值,早日解決機械采收、烘干晾曬和篩選分級等生產加工關鍵性技術。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要徹底摒棄歧視觀念,落實農業企業、民營企業、本地企業與工業企業、國有企業、外來企業在若干發展優惠政策上的“國民”同等待遇。要多方協調,打開緊縮的金融信貸閥門,加大支農力度,使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花椒加工流通環節,解決龍頭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問題,實現多方共贏。
一、花椒產業當前客觀現狀
近三年來,我市緊抓花椒被列入退耕還林樹種的契機,將發展花椒產業和實施退耕還林有機緊密地結合,加之花椒市場行情曾經一度格外看好,廣大椒農嘗到豐產增收甜頭,種植積極性空前高漲,面積迅速擴張。據統計,目前全市花椒種植面積近50萬畝,今年投產將達30萬畝,產干椒1500萬公斤以上,收入超5億元,60萬椒農受益?;ń樊a業已成為我市農業結構調整的最大產業,也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骨干產業之一,更是許多農戶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以先鋒為例,2004年全鎮有花椒近10萬畝,已投產6.5萬余畝,約占全市26%;年產干椒430萬公斤以上,占全市的28.7%;收入1.3億元,占全市花椒26%,占全鎮農業產值3.4億元的38%;去年人均純收入3533元,其中花椒貢獻率達34%;人均增收421元,其中花椒創收占67%;占全鎮總人口55%的3.6萬種椒群眾受益。無論從種植面積和投產面積看,還是從產量、收入上講,先鋒花椒三分全市花椒天下有其一;單從我鎮農民人均純收入、農民增收構成上分析,占據先鋒農村經濟半壁河山有余。換句話講,我鎮花椒“咳嗽”幾下,作為農業大鎮的新先鋒農業農村經濟就要“感冒”。這充分說明了花椒也成為我鎮乃至全市最具特色的農業支柱性主導產業,也是實施退耕還林最穩定的主要產業。
二、花椒產業面臨新形勢
花椒產業成就可喜,但形勢發展咄咄逼人。一是單產、品質出現下滑。老種植區的一些業主或農戶,觀念陳舊,接受新技術的能力弱,花椒栽培管理技術滯后,品種選配和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未得到很好地推廣,出現樹勢老化,結果外移,顆粒變小,單產下滑,而且油包減少,品質下降。此外,樹形高大、開張,造成修剪困難,管理不濟,成本增高。二是食品安全要求更高。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日益注重生活質量,食品安全顯得十分重要,國家將逐步對農產品質量實行強制認證,市場和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有了更高、更嚴要求,健康環保綠色食品成為首選。有的椒農缺乏食品安全認識和長遠增收意識,為了簡單地追求經濟效益,單純降低生產成本,采取“殺雞取卵”的短期行為,大量施用化肥和高毒性甚至是違禁的農藥,導致花椒的化肥、農藥殘留量嚴重超標?;?、農藥超標的農產品不能進入市場,更談不上占領國際市場出口創匯。三是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正當舉國上下、大江南北掀起一片花椒熱,我市花椒產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危機也在悄悄迫近?;ń愤m應性強、投資小、見效快、效益高,周邊區(市)縣以及兩湖、四川等省市積極跟進,發展勢頭迅猛,分別提出建立百萬畝花椒基地,對我們呈包圍之勢,不免有四面楚歌的隱憂?;ń贩N植技術簡單,粗放農產品附加值低,難以經受市場的沖擊,況且花椒產量大增后,勢必造成供大于求,從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市場調查顯示,當前干椒價格只有10元左右,同比下降1.5倍,與紅椒價格相當;據調查,業主企業化生產每畝成本800元,大戶精耕細作每畝成本250元,農戶粗放管理每畝成本100-150元;經預測,由于今年倒春寒氣候嚴重影響云南、四川和兩湖等花椒出產區,幸免遭遇凍害的我市花椒盡管投產面積增加,而且豐收在望,產量大增,但是今年價格將有明顯回升,鮮椒單價將在3.0—3.5元之間波動,同比增長30%以上??v然如此,面對逐年猛增的花椒和琢磨不定的行情變化,市場銷售仍將成為前所未有又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據分析,只要鮮椒價格下跌到每斤1.5元的警戒線,就會出現爛椒、濫市的局面,甚至還會出現毀樹復耕的現象,直接影響退耕還林工程質量,將沉重打擊我市花椒產業發展。四是科技轉化力度不夠。盡管在2002年10月我市花椒深加工研發項目就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目前花椒高附加值深度研發雖取得較大進展,相繼開發出10多個新產品(樣品),但始終沒有成為批量生產的商品進入市場,至少還沒有成為倍受廣大消費者青睞的產品?;ń吩臼秋嬍澄幕械南懔?,我市通過近10年的基地建設,種植面積和產量頗具規模,已基本走完香料基地發展歷程,現在最緊要的是如何盡快將香料變成保健、醫藥和日用化工等工業生產領域加工的原料,成為當前最急需破解的最大歷史性課題??傊?,從樣品到商品、香料變原料的兩個重要轉變尚未完成,直接關系到我市花椒特色產業的做大做強做精,甚至最終決定江津花椒的成敗與興衰。
三、做大做強做精花椒特色產業
針對目前面臨的嚴峻形勢,必須加快綠化花椒基地市的建設步伐,切實保護花椒品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做大做強做精花椒特色產業,使我市花椒產業永立不敗之地。(一)大力推廣種植新技術,全面提高花椒單產
四面山花椒公司依托科研院校,探索出豐產、優質和高效的花椒栽培先進技術,栽植第2年即可掛果,改變了花椒3年后才掛果的傳統模式,進入盛產期,畝產鮮椒可達750公斤以上,比傳統的花椒種植方法畝平增收1000元以上。通過整形修剪,不僅產量提高,延長經濟壽命5-10年,而且便于采摘,降低生產管理成本。為此,要對老基地、老種植區的花椒通過嫁接、整形修剪和新植替補等方式進行改良換代,使其更新復壯,優化升級,提高單產,延長豐產富民鏈條。
(二)推進綠色花椒基地建設,著力提升花椒品質
嚴格按照gap國際標準化生產,加快綠色花椒基地建設步伐。結合退耕還林工程后期管護,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對椒農、業主進行花椒栽培新技術培訓,大力推廣綠色花椒栽培管理新技術。強化“科技入戶”等農民教育活動,使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就地轉化為花椒產業工人,在栽培管理中提倡施用有機肥、農家肥和微生物有機肥料,不施或少施化學肥料,全面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嚴禁使用毒性較高的農藥,建立健全花椒安全質量監測體系。通過對花椒進行科學地栽培與管理,有力地推進綠色花椒基地建設,全面改善和提高花椒品質,大幅增強江津花椒的市場競爭力。
(三)強化對外宣傳,塑造蜚聲馳名品牌
領導重視、產品優質和強化宣傳,是全力打造江津綠色花椒響亮品牌的關鍵。一是建好江津花椒的門戶網站,借助信息高速通道增強對外宣傳。二是借助各地各類農展會,通過花椒辦會辦節,向國內外廣泛宣傳江津花椒的品質優勢。三是整合四面山驕王牌花椒和先鋒九葉青牌花椒的品牌資源,突出其一,一致對外,充分發揮優勢品牌效應,立足國內市場,打入國際市場,不斷擴大市場占有率。四是作為龍頭企業的四面山花椒公司要加緊做好花椒綠色食品申報認證工作,做好花椒原產地域保護申報與保護工作,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高江津花椒的知名度,實現無形資產保值增值,使江津花椒譽滿神州、香飄世界。
(四)整頓規范市場流通,保護椒商和農民利益
針對花椒生產經營過程中以次充好、強買強賣、欺行霸市、擾亂市場等行為,極大地影響江津“花椒之鄉”形象的現狀,當務之急,一是重拳整頓規范好花椒流通環節。工商、公安等部門要緊密配合,突出重點時節,加強花椒商貿流通監管,堅決打擊只顧眼前利益,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坑蒙拐騙外地客商的不法行為,凈化收購市場,規范交易秩序,確?;ń焚忎N雙方的合法權益。二是大力營造誠信社會氛圍。引導椒農和業主要牢固樹立“龍頭企業或收購商不賺錢,農民絕不增收,地方經濟不發展”的理念,自覺按市場規則辦事,各方誠實守信,共同維護椒農群體長遠利益,從而維護江津花椒良好聲譽。三是立即培育楊家店花椒專業批發市場。制定政府指導價,發布網上招商信息,建立品比展示室,設立金融代辦點,設置公平秤,組建聯合執法隊伍,維護公平交易。長久之計,一是要盤活現有閑置市場。增加投入,增添有效措施,盡快把楊家店花椒批發市場建設為“花椒之鄉”規模最大、功能齊備、管理規范的交易所、集散地,減少中轉環節,真正培育成西南地區最大、直銷輻射全國的花椒專業批發市場。二是要著手健全營銷網絡。成立花椒專業者協會,以協會為陣地,加強信息交流,加強技術宣傳,發揮整體優勢;并以協會為依托,積極發揮協會在花椒生產,尤其是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中介作用。打造服務型政府,設立特色產業發展辦公室,引導花椒銷售農民經紀人組建營銷公司,構建龐大的銷售網絡體系,切實抓好花椒市場銷售。只有引入敞開收購的競爭機制,采取多條腿走路的辦法,才能解決廣大椒農的后顧之憂。
(五)扶持龍頭發展帶動,延伸花椒產業鏈條
各級要始終確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思想,在穩定“公司+基地+農戶”模式的基礎上,必須全力支持和扶持龍頭企業(四面山花椒公司)發展壯大,加大對花椒深加工、新產品研發力度,加快培育出少苦澀、多倍體的無核優質新品種,依靠科技提高產品附加值,早日解決機械采收、烘干晾曬和篩選分級等生產加工關鍵性技術。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要徹底摒棄歧視觀念,落實農業企業、民營企業、本地企業與工業企業、國有企業、外來企業在若干發展優惠政策上的“國民”同等待遇。要多方協調,打開緊縮的金融信貸閥門,加大支農力度,使城市工商資本進入花椒加工流通環節,解決龍頭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問題,實現多方共贏。